當牙齒經過抽神經(根管治療)後仍然持續疼痛,很多人會納悶:「不是已經治療了,怎麼還會痛?」其實,這可能是因為根管內的病灶沒有清除乾淨。牙齒內部結構細緻複雜,若僅靠肉眼操作,往往容易有死角,導致感染未除盡,病情反覆發作。這時,顯微根管療程就成為提升治療成功率的重要關鍵。
為什麼根管治療後還會痛?
根管治療的目的,是清除受感染或壞死的牙髓組織,再封填密合,避免細菌再次入侵。然而傳統根管治療依賴醫師肉眼與X光判斷,對於根管細小、彎曲、結構複雜的牙齒,容易有未處理完全的情況,讓牙痛反覆發作,甚至需要重新治療。
顯微根管治療:提升清創精準度,改善治療品質
三重丰尚牙醫的劉炯伶醫師,亦為台大醫院牙髓病科兼任主治醫師,介紹「顯微根管」的關鍵,在於使用高倍率牙科顯微鏡,將根管視野放大至20-30倍,能更清楚看到根管內的裂縫、副根管或殘留組織,搭配超音波與數位輔助儀器,進行更徹底的清創與密封,大幅提升成功率,並延長牙齒使用壽命。
什麼是「二次根管治療」?
當傳統治療失敗,便需要進行「二次根管治療」。此療程會重新移除原先的填補物,清除殘留病灶,再重新消毒與封填。過程比初次治療更具挑戰,若牙齒裝有牙釘或出現破裂情形,更需要專業醫師操作,才能有效保留天然牙齒。
顯微根管特別適合以下患者:
● 曾做過根管但仍反覆疼痛或感染
● 根管數量多、彎曲、鈣化等高難度牙齒
● 裝有牙冠、牙釘需拆除重做者
預防再發作,定期追蹤與專業評估不可少
選擇顯微根管的優勢,在於可降低日後再治療或拔牙的風險,保留原生牙,雖然費用略高於健保根管治療,但也代表更高的診療品質與長期穩定性。
三重丰尚牙醫提醒,根管治療後仍需定期回診,檢查牙根周圍是否穩定,並做好日常清潔與保養,才能延長牙齒使用年限。院內提供顯微根管、二次治療、假牙修復等整合式療程,從診斷到治療與追蹤,由專業醫師親自規劃,讓患者更安心。
若你抽神經後仍有不適感,或被醫師宣告應拔牙,別急著放棄那顆牙。疼痛的背後可能藏著尚未處理乾淨的感染,或是肉眼無法察覺的微細裂隙。三重丰尚牙醫陪你找出根本原因,讓每一顆牙齒都有再被保留的機會!根管治療是一場與時間與細節的較量,而顯微根管技術,則是讓這場治療走得更穩、更遠的關鍵。